有一種浪漫叫 " 抗疫夫妻 ",有一種力量叫 " 并肩作戰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陳風雷和劉蓉蓉這對夫妻化身 " 大白 ",變成 " 戰友 ",在抗疫戰場上踐行初心,共寫擔當。
陳風雷作為一名有著 25 年黨齡的貴州煙草人,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在貴陽市烏當區新添寨富康路蘭苑小區所屬社區的抗疫第一線堅守陣地、帶頭奮戰。9 月 2 日,在貴陽市各區縣陸續接到靜默管理的命令后,陳風雷結合小區環境實際及居住情況在小區門口設立 " 防疫臨時門崗 ",他穿著防護服在門口執勤,對過往車輛、人員逐一核查。烈日高溫下,他一站就是十余個小時,加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護目鏡,汗水早已濕透衣背,他依然忘我堅守。
陳風雷的愛人劉蓉蓉,也是一名有著 18 年黨齡的貴州煙草人 ,從事多年的機關黨務工作。夫妻二人在疫情大考面前,攜手共度難關、共克時艱。居家第一天,劉蓉蓉發現到小區防疫工作缺乏組織、志愿者人手及其緊缺,她主動請纓加入小區志愿者隊伍,每日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采集核酸、配送生活物資,同時她還要兼顧家中瑣事,每天都 " 忙到飛起 "。
兩個攜手抗疫的小區有住戶 38 戶 85 人,主要以老年人居多,65 歲以上的老人占到了常駐人口的 7 成左右。在新創路(市直機關黨員)臨時黨支部指導下,兩人聯合小區熱心群眾迅速成立小區志愿者服務隊。最初服務隊只有四個人,大家認真研判后決定臨時分成兩組,分別從早上七點到中午兩點、中午兩點到晚上九點輪流值守小區大門。同時,鑒于小區常住業主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決定挨家挨戶上門核查人數,以現入住人為準重新編制核酸檢測名單,為后期核酸采樣和物資發放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核酸采集和抗原檢測的日子里,凌晨 4 點就早早起來開始核酸檢測準備工作 …… 登記測溫、掃碼待檢、病原采集、上門檢測。在志愿者的秩序維護、掃碼幫助和采樣協助下,小區老老小小 80 多人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全部完成。
小區內有三戶老人需上門采集,劉蓉蓉了解到情況后迎難而上、主動上前,她在熟悉抗原檢測流程后協助采樣人員完成了老人每一次樣本采集。
小區的志愿者隊伍在不斷壯大,90 后訪友暫住的小伙子來了、幼兒園的園長來了、居家的大姐來了、業主的女兒也來了。志愿服務隊員分工協作、相互鼓勵加油,共同維護小區平安和諧,特別是傍晚散步、遛狗的群眾,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阻他們減少聚集。
全民戰 " 疫 ",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守護一方群眾的平安與幸福,對于黨員家庭而言,奉獻就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在抗擊疫情的前線,他們以群眾需要為使命,懷著為老百姓分憂的滿腔熱忱,舍小家,為大家。
編輯 王欣 /編審 李楓 /簽發 蒲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