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0 月 3 日 佛學研究網
從前,有一個婦人遇到一個獨臂的行乞者來家中乞討,婦人卻讓那個獨臂人將門前的 20 塊磚搬到后院。起初行乞者很吃驚也很氣憤,認為婦人是在捉弄他,但是那個婦人卻用一只手示范,搬完了 20 塊磚。行乞者似乎明白了什么,按婦人的話做了。完成后,那個婦人給了行乞者 10 個銅板的勞動費,行乞者鞠躬而去。
十幾年后,那個昔日的行乞者已經變成了很富有的人,當他找到那家人準備報恩時,那個婦人卻淡淡地說了一句:" 我有兩只手,你把東西送給沒有手的人吧!" 那個人一愣,接著熱淚縱橫,又深深地一鞠躬。
利人的行為我們稱之為 " 善 ",而利人的天性我們稱之為 " 善性 "。
人一定要為善,如果沒有善性,人就成為一群忙碌的、卑微之物,絕不會比一棵草上的害蟲要有用。
一個偉大的人,是因為他平時多做善事,把那一件件善事積累起來,便是偉大。而一個壞人,是因為他平時多做壞事,一件件壞事積累起來,便成惡習,最后坑害人民和社會,只能在監獄里懺悔。
一個人應該多做善事,不斷改掉身上的惡習,這樣才能逐漸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人生的垃圾桶,也是人生的垃圾處理器,垃圾桶里的垃圾越多,說明壞習慣越少。
當然,我們還要有一個人生的 " 銀行 ",這個 " 銀行 " 里存放著做過的善事,使用它們,就會讓自己彰顯善良的光輝。
" 人之初,性本善 ",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信條," 善 " 文化實際上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的精髓。善不分貴賤和老幼,不分國籍和膚色,不分男女,不分職業,對每個人來說,都可以做到。
寬厚、善良的人心情愉悅,荷爾蒙分泌適時適量,便有利于健康長壽。
因此,要做心地善良的人,就要學會制怒和多理解他人,真誠待人,還要能冷靜對待自己被誤解的情況,并能自我解脫。
* 本網站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原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