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冰城 +
哈爾濱日報記者 周辰 文 / 攝 / 視頻拍攝制作
10 月 2 日,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機場路 19 公里處的閆家崗農場,這里是距離城區最近的一處農業水稻試范區,秋風撫面,稻浪一片金黃,絡繹不絕的游人從城區里到這兒來感受秋日豐收的美景。
閆家崗農場共有水田面積 2186 畝,超級育秧大棚 20 棟。示范區以打造智慧農業、數字農業、觀光農業為定位,整個園區由智慧農業示范區、科研攻關試驗區、休閑旅游觀光區、數字農業中控中心," 三區一中心 " 組成。
進入閆家崗農場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已經進入收獲季的金黃稻田,稻田里一株株稻子已被沉沉的稻穗壓彎了腰。站在稻田邊上的游人手捧沉甸甸的稻穗,面對鏡頭笑得格外甜。有特意從城里趕來的阿姨們帶來了五顏六色的絲巾和花裙子,站在稻田邊上變換著不同的顏色擺好姿勢拍照;有愛跳舞的阿姨直接戴上了紅絲帶,在稻田邊上跳起了喜慶的舞蹈;最長見識的還有年輕的家長和小孩子們,對照著稻田邊上的示意牌,家長們給孩子們講解著京稻、糯稻和黑米的特征。
在智慧農業示范區里,已實現了 5G 網絡的全覆蓋,通過 5G 網絡能夠實現整個農田要素的數據采集。比如,稻田邊上默默矗立著的一臺自動水位儀,可以根據土壤墑情監測站和水位監測數據,經云端分析,設置預設閾值或人為干預操作,啟動或關閉灌溉執行系統,對農田定時定量進行灌溉。
相較于并不引人注目智能機器設備,穿過大片的稻田,來到農業范區的中心位置,兩幅巨大的稻田畫贏來了游客們更多了贊嘆和驚喜。
在園區中央,登上 12 米高的觀光塔,兩幅巨型稻田畫立即就從扁平變得立體,一幅農民、糧倉、收割機為主圖展現墾區 75 周年滄桑變化,另一幅農業大機械搭乘 5G 航母破浪遠航,兩幅鋪展在稻田間的巨型畫作讓登上塔端的游客們紛紛舉起了手機拍照、自拍、合影,還有人在直播。
工作人員介紹,兩幅稻田畫是由白、黑、赤、橙、綠、紫、黃七種不同顏色的彩稻拼畫而成的。如今,田里稻米都已成熟," 十一 " 長假之后就是收割的好時候,園區預計總產稻米 3000 余噸,較上年提高 8 個百分點。
編輯 于賽楠
值班主編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