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0 月 3 日 佛學研究網
佛教素有護國愛國的優良傳統,佛陀曾多次教導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印度國王如法修身治國,更強調佛弟子要報答國家恩要努力去莊嚴國土、愛護國家,在佛陀的教導開示中可以看到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今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3 周年,現從經典中摘錄佛陀教導弟子如何愛國的法語,與大家共勉。
報國土恩
在佛弟子非常熟悉的 " 回向偈 " 中,有一句 " 上報四重恩 ",出自于《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佛陀說在世出世間中有四種恩德需要我們去報答: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 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其中 " 國王恩 " 又譯作 " 國家恩 "" 國土恩 ",佛弟子不僅要愛教,而且必須愛國,這不僅是我們作為國民的責任,也是佛教 " 知恩報恩 " 的要求。
莊嚴國土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 菩薩摩訶薩……教化眾生,莊嚴國土,施作佛事,現大威德,無有休息。" 大乘菩薩在因地精進修行時,要發大誓愿,以種種方便,修無量功德,去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莊嚴國土是大乘菩薩自利利他精神的具體展現,每一位佛弟子都應該積極參加祖國的各項建設,以慈悲的精神為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而不懈努力。
愛國護國
《梵網經》中說:" 佛子不得為利養惡心故,通國使命、軍陣合會,興師相伐、殺無量眾生。而菩薩不得入軍中往來,況故作國賊。" 意思是說,作為佛教徒不得為了名聞利養而有通敵叛國、賣國的行為,不可以做破壞祖國統一、搞分裂、鬧獨立的事情。
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佛陀為波斯匿王等印度十六國王詳細講說了護國的方法,如 " 我為汝等說護國法,一切國土若欲亂時,有諸災難賊來破壞,汝等諸王應當受持、讀誦此般若波羅蜜多,嚴飾道場置百佛像、百菩薩像、百師子座、請百法師解說此經。于諸座前然種種燈,燒種種香,散諸雜花,廣大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房舍床座一切供事。每日二時講讀此經,若王大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受讀誦、如法修行、災難即滅 "。意思是說,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所有佛弟子,有責任和義務以舉行法會、讀誦經典、講經說法、設齋供養等方式,參與護國救難運動,所謂 " 護國 " 就是守護、愛護、護衛國家的意思,佛教的護國體現的也就是愛國主義思想。
遵紀守法
《優婆塞戒經》中說:"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國制,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已受戒的在家佛弟子,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如果犯了國家的制度或法規,不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還要承受觸犯相應的戒律之罪。遵守世間的法律是受持佛教戒律的內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前提,觸犯法律也必然會觸犯戒律。
依法納稅
《優婆塞戒經》云:"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 不漏國稅,就是不逃稅漏稅,納稅是為了造福社會、造福人群,是每一個人應盡的義務。如果佛弟子不盡義務納稅,不僅犯法,同時也違犯了佛所制戒。
佛陀在各種經典中教導佛弟子,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萬行,首先要忠誠于國家,做一名奉公守法的好公民,進而再修出世法。時刻心懷國家,為促進人心向善、社會安定、國家富強起到表率作用,這是愛國,也是愛教。
* 本網站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原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