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大家都開始悲天憫人了。
也不是圣母情懷,主要是大家都過的都挺慘的。
其中,最反差的是歐洲人,此前那叫一個優越:
什么幸福指數爆表,一周只上 4 天班,決不 996 之類的,叫人想入非非。
這不,最近 " 歐洲買爆中國電熱毯 " 過冬的消息直接沖上熱搜。
所以,面對著歐洲緊張的能源供應和高居不下的物價。
大家就更好奇了,冬天真來了,歐洲怎么辦呢?
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今天我們就來關心一下 " 歐洲恐怖直立猿 " 的生存情況。
因為天然氣問題,大量歐洲國家連熱水都供應不起。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 " 以身作則 ",呼吁大家 " 少洗澡,多工作 "。
更夸張的是,為了教大家高效洗澡,歐洲媒體特別指出:洗澡時其實只需要集中洗臀部、腋窩、腹股溝和腳這四個最容易發出異味的地方。
該醫生表示,一些有益細菌在皮膚停留三周以后,才會開始保護宿主。
所以大咖的建議是,可以偶爾沖個澡,但不要用肥皂或者洗發液。
感覺有點 " 高級黑 " 的意思。
可惜了,正當輿論一片正能量的時候,德國出了一個大叛徒。
近日,有人詢問德總理朔爾茨 " 幾天洗一次澡 " 的時候,朔爾茨大氣地表示自己每天都洗澡。
不過,特殊時期少洗兩次澡其實無傷大雅,畢竟有些人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大事都得湊合著。
德國一家火葬場發布了一則拼團公告:
這種國內很熟悉的套路,很難讓人不聯想起,是不是拼多多在海外的擴張已經初見成效了。
但是 " 五人混燒 ",真是有點分不清場合了。
幸好,有大佬扒出,這可能是德黑勢力 -- 波蘭的一次吐槽,因為推特原文的文案用的是波蘭語。
不然德國的國際形象都裂開了。
各位差友就圖個樂子,千萬不要當真了。
而在能源節儉主義的道路上,走的更遠的國家是瑞士。
直接動真格的,準備立法了。
瑞士政府表示,正在考慮做出一項極端決定,對今年冬天將房間加熱超過 19 攝氏度的人最高判處長達三年的監禁。
當然,最資本主義的政策還得是電費起飛。
為了限制大家用電,電價直接十倍的漲,相比去年,法國的電價上漲了大概 13 倍,德國電價上漲也超過 11 倍。
歐洲媒體表示,已經有不少家庭通過信用卡透支甚至銀行貸款來繳納電費了。
不過,要不怎么說德國人 " 精明 " 呢,早在去年,他們就把目光轉向了更原始的替代能源 -- 木柴。
以至于德國木柴行業聯邦協會一度宣布,市場上已經沒有木柴了。
德國柴火供應商不得不轉而從波蘭進貨,于是有樣學樣,波蘭也發現了這個商機。
這導致網上有些小伙子們膨脹起來了,直接諷刺歐洲退化到原始社會了。
畢竟,也有不少有錢人在大 house 的壁爐用柴火的,還有用來芭比 q 的。
當然,要說把 " 砍柴 " 發揚光大的還得是雅典。
不僅非法砍伐樹木的行為正在激增。
媒體還報道了一起從雅典市的公園里盜取樹木的案件:一棵著名的橄欖樹甚至 " 憑空消失 " 了。
據說,柏拉圖曾在這棵樹的樹蔭下學習。
不得不說,雖然能源危機之下,各國人民看起來好像都挺慘的,但是富人總是有更多的選擇。
比如去浪漫的土耳其,9 月 6 日,土耳其總統的首席顧問公開喊話土耳其的商家們:
估計有 100 萬的歐洲人要來土耳其過冬,酒店可以開始預留房間了。
就是之前那個貨幣貶值了 80%,然后因為被 steam 中國區玩家瘋狂套利而享譽國內的神奇國度。
不過,雖然聽完歐洲的各種消息,真的挺心疼歐洲友人的。
但是,有一說一,這種半整活性質的社會宣傳真的靠譜嗎?
差評簡單考證了一下,發現事情絕沒有這么簡單。
首先,歐洲大部分地區沒有那么冷。
因為多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幾個主要國家往年冬天的平均溫度在多在 0 度以上。
這樣其實還是很抽象,但是對比一下國內的一些公司 " 最高溫度不超過 5 度才能開空調 " 的規定。
先別管是不是國內太卷了,起碼說明 : 這溫度算不上人間地獄吧。
其次,是能源儲備的問題。
事實上,截至 9 月初,歐盟已存儲了過冬所需的 79.94% 的天然氣。而到 11 月 1 日,歐洲的儲氣率預計將達到 85%。
而前面悲慘到要燒木柴過冬的德國,目前儲氣率 83.26%,11 月 1 日前甚至可以達到 95%,幾乎就是往年的正常水平。
而數據機構 ICIS 表示,只要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晚年的 15%,即便俄羅斯從 10 月份開始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儲氣量也將維持在 26%。
也就是說,撐過這個冬天問題不大。
那么,為什么歐洲輿論的聲音這么悲觀呢?
政府和媒體將氣氛塑造得很蕭瑟,只為了讓國民節能,然后給工業讓步。
畢竟歐洲的用電大戶們已經停電了很久了。
據歐洲有色金屬行業協會( Eurometaux )稱,歐洲一半的鋁和鋅生產已經停擺。
甚至,我們之前還寫到:全球最大的化工廠巴斯夫,不顧德國總理的反對在中國建廠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能源問題。
不過,往好了想,這也是歐洲的一次機會。
喪事咱也能喜辦!
比如,原來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回本的各種新能源發電項目,現在可能只需要幾年就能盈利了。
不正是優化能源結構、大搞新能源的絕佳時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