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 始終站在發展建設 " 第一線 "
十年來,蘭州經開區緊隨蘭州市發展戰略調整的步伐,始終站在改革發展、開拓建設的 " 第一線 "," 先發力 "、" 帶好頭 ",把各項工作切切實實融入工作實踐中。
2012 年 12 月,蘭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蘭州新區、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 " 三區 " 融合發展。蘭州經開區從平地修路、搭建彩鋼房成立指揮部干起,兩年來,在 38.38 平方公里的機場北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物流產業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內,先后引進了正威國際、申聯醫藥等 10 多家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企業。自主投資近 13 億元,建成了貫通園區的 3 條規劃道路,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為蘭州新區起步發展貢獻了蘭州經開區力量。
2014 年 12 月,蘭州市委市政府將蘭州經開區的空間布局調整為 " 一區五園 ",即機場北高新園區、安寧園區、西固園區、紅古園區、皋蘭園區,規劃面積達 165.32 平方公里。在這一階段,蘭州經開區多向施力、積極作為,助推各園區發展建設取得新突破。特別是在機場北高新園區投資 10 億元,建成占地 4000 多畝的蘭州西部藥谷產業園,發揮產業聚集效應,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引進入駐醫藥企業 25 家,已成為蘭州乃至甘肅生物醫藥發展的一顆亮麗的名片。
2018 年 6 月,蘭州經開區規劃建設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示范區,形成 " 一區六園 " 空間布局,規劃面積達 265.32 平方公里。2022 年 9 月 29 日,投資 90 億元的蘭州市北拓片區土地整理一期工程暨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項目已全面啟動建設,經開區堅持將開發建設與環境治理同步推進,在生態修復上著墨,在高質量發展上落筆,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打造黃河上游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整體搬遷及工藝水平提升項目是為了蘭州西客站南廣場建設而進行的出城入園建設項目,是省立重大項目,位于蘭州經開區安寧園區。
" 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我們需要尋找新的場地。" 中車蘭州機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立新介紹,新廠的建設,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從 2018 年底正式開工以來,公司生產能力得到了大提升,預計今年實現產值翻番。
近年來,蘭州經開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著眼集聚集約集群發展,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堅持 " 強二產優三產 ",把 " 十大生態產業 " 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要抓手,推動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促進優勢傳統產業向 " 高 "" 精 "" 尖 " 發展、向產業鏈高端延伸。
據介紹,蘭州經開區聚焦園區建設,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成為全市重點項目投資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形成以和盛堂、佛慈等企業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蘭州萬里航空、蘭州飛行控制為代表的航空航天產業集群,以中車蘭州機車、藍科石化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蘭州興盛源、紅安紙業為代表的 " 城市礦產 " 循環經濟產業集群;以蘭州鋁業、金霸鋁業等企業為代表的有色冶金產業集群;以東川鐵路物流中心、蘭州貨運西站等為代表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以砂之船奧特萊斯、中海環宇城等為代表的商貿服務產業集群。
總部位于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蘭州眾邦電線電纜集團有限公司,1999 年在蘭州落地生根。一晃多年過去,眾邦從最初專業的電線電纜制造商發展成為現如今集房產開發、物業管理等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
由此,蘭州眾邦電線電纜集團有限公司扎根蘭州經開區,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十年來,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持續完善管理服務體制,建立便利化 " 一站式 " 服務體系," 一窗式 " 受理模式。全面推行紙質材料電子化提交、線上審批,實現了全區所有服務事項網辦率 100%、全程網辦率 100% 的 " 雙百 " 要求,群眾可以足不出戶的辦理各項業務。開通了 " 我要開工 "" 我要竣工 "" 我要審圖 " 三類共 9 項 " 一件事一次辦 " 服務事項,按照 " 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 " 等要求,減少群眾跑動次數,搭建便捷辦事平臺。十年來,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圍繞特色產業主導設立了 2.5 億元生物醫藥創業投資基金,已完成對蘭州和盛堂等 5 家企業共計 2.1 億元的投資。
蘭州祺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子數據取證、網絡空間安全及大數據智能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并通過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海濤對記者說:" 作為經開區的入孵企業,我們被獎勵了 10 萬元。"
蘭州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的征程,該公司將按照國務院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三創新、兩提升、一打造 " 的發展定位,立足功能定位,優化產業布局,補齊短板弱項,努力打造產業集群、精專特色園區,爭做全市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驅動的試驗田、發展經濟的主陣地。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艷玲 文 / 圖
編輯丨安若璇
責任編輯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劉宇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