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國慶節的高速公路,幾乎都可以用一個 " 堵 " 字來形容,7 天長假加上高速免費,讓醞釀已久的出行計劃迎來集中爆發。
而這次國慶假期,最能引起缸哥注意的,還是電動汽車的充電難和續航里程焦慮問題。
朋友 1(特斯拉 Model Y 車主):"30 號下班就開始從廣州出發,堵了很久才出廣州,空調不敢開太猛,怕電量撐不到目的地,我看塞車進服務區要排隊很久,進去充電是想都不敢想,買電車的人要慎重。"
朋友 2(比亞迪漢 EV 車主):" 我行程比較遠,從廣州出發去長沙,在廣州或廣州周邊的服務區,充電樁都是爆滿的,中途的一個服務區,有個充電車位空著,我趕緊開進去,結果發現充電樁是壞的,白高興一場。"
朋友 3(小鵬 P5 車主):" 因為時間比較趕,出發時只有 80% 左右的電,開了 4 個小時后撐不住找充電樁,發現很多服務區只有 3-5 個充電樁,排隊等,一等就差不多一個小時,這服務區的充電樁就不能裝多幾個?"
服務區充電樁的矛盾:平時用不完,節假日不夠用
大家發現沒有,高速服務區充電樁的數量通常都不多,大致就是 5-10 個不等,有些規模較小的服務區,充電樁甚至只有 2-3 個。
缸哥也咨詢過服務區工作人員,他們表示:" 別看現在節假日充電車輛那么多,平時就這幾個充電樁都用不完,閑時甚至有一半數量的充電樁處于閑置狀態,正是這個原因,服務區不會安裝太多充電樁。"
" 閑時用不完,忙時不夠用 ",或許是對高速服務區充電樁狀態的最好概括,并且我們別忘了,節假日與工作日相比,節假日占據的比例是絕對少數。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8 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達 326.3 萬輛,滲透率為 25.2%(去年全年銷量為 298.7 萬輛,滲透率為 14.8%)。
今年僅僅是前 8 個月的數據,已經大幅領先于去年,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高速公路上電動汽車的 " 能見度 " 越來越高。
事實上,在廣東這樣汽車保有量大、人口數量大,又有著 2 個一線城市的大省,更應該考慮在車流量大的高速服務區 " 加樁 "。
如何解決電車跑高速的 " 焦慮 "?
如今大部分電動汽車的續航在 400-600 公里左右,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因素,比如駕駛習慣、空調溫度和風量、車速、車輛載重等,實際續航只會更少。
要解決電車跑高速的焦慮問題,概括起來有兩大要點。
有一部分持幣觀望電動車的消費者坦言,不下單就是因為想到基礎設施建設還沒跟上,并且自己本身也是在四、五線城市生活,充電樁數量會大大影響用車體驗。
其二是從產品的角度,也就是提升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和電池續航,等哪天主流的充電速度能控制在 30 分鐘以內、主流電池續航能達到 1000 公里,那么跑高速的續航里程焦慮就自然會大大降低。
現如今,市外游、省外游越來越流行,要想出趟省,續航不夠長的話,就始終避免不了要進服務區充電,這時就算有充電樁立馬能用,等充滿電也至少要花費 30 分鐘以上,相比于燃油車加油來說效率還是低。
等這類電池得到普及,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焦慮便會大打折扣,做好 " 準備工作 " 后,長途出行也不擔心要進服務區 " 湊熱鬧 "。
大家不妨猜一下,高速服務區增加充電樁和續航 1000km 級的電池普及,哪個速度更快?哪個更直接有效?
即便有續航焦慮,買電車也不后悔?
寫這篇文章之前,缸哥也在網上搜羅了一下類似車主的意見,與往年不同的是,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只是吐槽充電樁少、車流量大,但卻很少提及 " 后悔買了電動車 "。
不難發現,電動汽車確實是 " 潤物細無聲 ",它既改變了我們的用車習慣,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買車觀念。
有句話也說得很對:開過電動汽車之后,就再也回不去燃油車了。
想想也不奇怪,除了續航里程焦慮之外,電動汽車的設計、智能、動力、空間、能上綠牌等方面都有著不小的誘惑力,并且電動汽車的有些優勢,是傳統豪華車不具備的。
缸哥倒是覺得,如果長途出行對于你來說是剛需,那么不妨考慮一下插電式混動車型和增程式車型,它們往往有著純電車的特性,又沒有續航里程焦慮,是比較成功的 " 過渡品 "。
如果你已經是電動汽車車主,那么假期出行前建議充滿電,提前規劃好路線和中途補能的節點,以免陷入 " 進退兩難 " 的境地。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