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旭
PPT 造車常有,但創始人上來就宣稱自己不會跑路的不多。
9 月 28 日,工匠派創始人馮曉彤發文稱,其汽車品牌 " 小跑車 " 的定價不會高于 30 萬元,將會解決生產資質的問題,還稱自己會一直在國內。
此前," 小跑車 " 品牌宣布推出 " 小跑車 SC01" 并同步開啟預訂,意向金 199 元。作為一款雙門雙座純電跑車,小跑車 SC-01 NEDC 續航里程大于 500km,百公里加速時間小于 3.9 秒。
品牌名稍顯隨意,但背后的來頭并不小,因為小米集團是該公司的投資者之一。 有趣的是,新車預計 2023 年第四季度交付,作為對比,小米汽車曾表示新車要在 2024 年交付。難道小米投資的企業造的車,要比小米汽車先來嗎?
如何解決生產資質?
官方信息顯示,小跑車 SC-01 會是一款價格在 30 萬以下、主打駕駛樂趣的雙門雙座電動跑車。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 4085mm、寬 1820mm、高 1162mm,軸距 2500mm,車重 1300kg。
新車將搭載前后雙電機,可以輸出 435 匹馬力,NEDC 續航大于 500km,零百加速小于 3.9 秒。官方還指出,小跑車會在 2023 年舉辦發布會,2023 年第四季度將正式開啟交付。
也就是說,從品牌 " 出道 " 到量產交車,小跑車僅需 1 年左右的時間。那么,工匠派是個什么樣的公司,為何能那么快?
公開資料顯示,工匠派創始人馮曉彤,機械專業出身,是一名汽車發燒友,曾經從事過賽車彩繪。天眼查數據顯示,天津工匠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2 月,至今不過 6 年時間,注冊資本 125 萬元,參保人數 19 人,可以說是一家小企業。
這么小的企業,造車靠譜嗎?工商登記信息顯示,盡管經營范圍包括汽車新車銷售和零部件研發,但其所屬行業是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跟造車還有相當遠的距離:首先,該公司缺乏造車資質。
工匠派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馮曉彤發文稱:" 我們會付出大量努力來解決生產資質,大家不必擔心。" 口頭保證有了,但工匠派的車將如何量產,還是個未知數。
造車是個花錢如流水的領域。以投資工匠派的小米集團為例,雷軍曾表示,預計首期投資 100 億元,未來 10 年投資 100 億美元用于汽車項目。小跑車在造車路上的預算又能有多少?
從這家公司的過往履歷來看,其對改裝車有一定經驗,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改裝和造車的難度有天壤之別,工匠派面臨的難題還有很多。
在造車這件事上,有太多 "PPT 造車 " 的先例,以至于輿論對該品牌能否造出車深表懷疑。對此,馮曉彤在文章中稱," 很多朋友說我是‘天津賈某亭’,大家放心,我一直在國內。"
盡管一切都是未知數,但還是有不少人對該車感興趣。9 月 29 日晚間,工匠派方面宣布:小跑車 SC01 意向金用戶突破 1000 人。
用戶交了 199 元的意向金,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和 " 小跑車 " 了。
小米汽車進展幾何?
不過,比 " 小跑車 " 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小米造車過去 500 多天,如今走到哪一步了?
近日有消息人士稱,小米的工程車已經完成,10 月中旬可以完成工程車的軟件集成,并陸續開啟各項測試。此外,還有疑似小米汽車項目 PPT 的信息被曝光,其內容包括 " 自研純電平臺 "、" 重量達 8800 噸全球最大一體式壓鑄設備 "、"MIUI CAR 車機系統 "、"2024 年上半年首款車型量產,內部代號疑為 H1"。
而在小跑車發布之后幾天,9 月 30 日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汽車首臺工程車已正式下線。時代財經向小米集團方面求證,但未得到回應。
雷軍最近一次對于造車發表講話,是在 9 月 15 日的一檔訪談節目。 " 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一定得跟著風走,此時此刻風口在智能電動汽車。" 雷軍認為," 智能電動汽車已然成為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因此,小米涉足造車領域是一個被逼出來的選擇。"
此外,9 月 9 日,雷軍還在社交平臺上表示," 特斯拉比小米提前 10 多年進入電動汽車行業,有些人認為小米已經錯過了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時間窗口。對此,我不同意,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還有很多機會。"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 年 8 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 187.1 萬輛,同比增長 28.9%,這是以往 10 年的最高增速。其中,8 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 52.9 萬輛,同比增長 111.2%,環比增長 8.8%。
此外,從各大車企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來看,大部分選在 2025 年至 2035 年。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國內將有大批車企轉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銷量提速,滲透率增加,這是行業留給小米汽車的機會。正如雷軍所說,比賽才剛剛開始。
性價比會再次成為小米的賣點嗎?
為了這場 " 比賽 ",小米做了很多準備。
2021 年 11 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布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據悉,小米汽車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兩期建設整車工廠,工廠累計年產量預計為 30 萬輛,一期和二期的產能均為 15 萬輛。
今年 3 月 22 日,小米在 2021 財年報表中披露,小米造車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 1000 人,首款車將在 2024 年上半年量產。
小米將首臺汽車的亮點押注在自動駕駛方面。除了在發布會特別強調自動駕駛技術的重要性之外,雷軍的賬號也經常發布關于自動駕駛技術的視頻。
8 月,雷軍在小米年度演講中,還首次對外公開了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實拍視頻,并宣稱 "2024 年小米將進入自動駕駛第一陣營 "。" 目前,我們正在全國各地進行路測,第一階段我們規劃了 140 輛測試車,我們計劃繼續扎扎實實干上兩年。"
在各家造車新勢力都在發力自動駕駛的當下,再加上頭部造車新勢力累計交付量均突破 20 萬輛,小米與前者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路試數據,因此這一目標能否達到仍是未知數。
性價比一直以來都是小米的招牌,米粉們希望造車這件事上也不例外。
2021 年 4 月 6 日的米粉 Open Day 直播中,雷軍提到他在微博上發起一次題為 " 你希望小米汽車第一輛車大約是什么價錢 " 的投票,結果顯示,在 1.7 萬人的投票中,有近七成的人希望小米首款車價格不要超過 15 萬元,僅有不到一成的人希望價格在 30 萬元以上。
但這次,米粉可能要失望了。有消息稱,小米準備推出高低配車型,采用比亞迪刀片電池和寧德時代麒麟電池,并已確定激光雷達供應商為禾賽科技,售價上限超過 30 萬元。
這一價格區間超出了此前投票中的價格區間,同時也是眾多造車新勢力廝殺最為激烈的地帶。若傳聞為真,小米無疑給自己選擇了一條并不容易走的路。不過,一切如何,仍需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