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娟的武漢生活指南——來武漢工作的異鄉人如何融入當地?
第一步:敢于跳出自己原來的環境
第二步:不要被刻板印象嚇到
第三步:多和當地人接觸
" 剛來的時候有點害怕,我第一次來武漢根本都聽不懂大家說的。"12 年前,退役后的袁秀娟離開了自己生活了 23 年的廣東湛江,她通過層層考核成為一名武漢特警。剛來武漢的時候,無論是飲食文化習慣,還是天氣,袁秀娟都感到不適," 最先開始熱干面都不感興趣,一吃辣嘴巴就上火。" 如今,她不僅是武漢特警隊里的女槍王,而且還在武漢結婚定居生子。正值國慶假期期間,她與隊友們堅守在崗位上,維護著武漢的正常社會秩序。
剛來聽不懂武漢話,武漢籍隊長為其 " 開小灶 "
袁秀娟告訴九派新聞,在沒來武漢之前自己一直都是想留在廣東的," 一個退役戰友在武昌工作,喊我來考武漢的公安試試,很巧的我就考上了。" 剛上崗的時候,袁秀娟總是聽不懂大家講的武漢話," 工作生活中,有時遇到本地人用武漢話講笑話,大家都在笑就我在問別人在講什么。"
"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去適應,后來我覺得這個地方還可以,比較喜歡這邊的人。" 最初,袁秀娟對武漢人的印象是 " 很兇,有點排外 ",但接觸之后發現周圍的武漢人都是很好相處的。她表示在崗前培訓的時候,新訓隊的隊長是一個武漢本地人,為了緩和異地籍隊友們在語言上的不適,她總是給袁秀娟 " 開小灶 "。" 她總是教我們講武漢最土的武漢話,每次她一說,然后讓我們猜知不知道說的是什么。" 袁秀娟向記者舉例當時自己學的武漢話," 武漢話‘浮子’就是毛巾,‘垮子’就是大腿的意思。"
一年里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基地,是武漢第一屆女槍王
" 一年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基地,他們給我很多關照。" 袁秀娟透露特警平時的工作都是 " 三班倒 ",一個月算下來在家休息的時間大概是四天,其余時候都是在基地里值班與訓練,隨時待命外出工作。
剛工作的時候,因為基地里的室友都是本地人,一到節假日就只有袁秀娟留在隊伍里," 家在海邊還是有點遠的,三天的節假日我都沒法回去。" 隊友們顧及到袁秀娟想家的感受,總是會打電話問候她帶她出去吃武漢本地特色美食,把自家做的好吃的東西帶給她嘗," 一個同事總是給我帶她媽媽自己手工做的炸丸子、炸魚塊,過年的時候還有同事給我帶漢味臘肉臘魚,這些都是我在家里沒吃過的東西。" 她告訴記者基地里大家的關系都非常融洽," 你在這個環境里人生地不熟的,都是要靠身邊的同事照顧,我覺得他們都很熱情,給我那種很舒適的感覺。"
那時,袁秀娟依然忍著疼痛每天堅持訓練,她還告訴記者自己剛開始接觸打靶訓練的時候,對于女生來說還是有點吃力的," 因為你有很多一些操作和竅門不會,所以你去學要吃力一些。" 堅持是沒有白費的,后來在一次武漢市公安爭霸賽袁秀娟成為了第一屆女槍王。
如今,除了特警的日常任務外,袁秀娟還要教年輕的隊員們打靶。平時,武漢哪里有一家新的粵式菜館開業了,同事們都會喊她去 " 品鑒 " 一下?;氐綇V東湛江老家的時候,她也總是和家人說起自己在武漢遇到的故事。2018 年,袁秀娟在武漢結婚,現在有一個 11 個月大的兒子,她和丈夫一起買了一套房子,在武漢有了屬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