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觀察文章稱,民進黨重返執政以來,有太多機會能在民意授權下,讓社會有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但走到今日,這個 " 政府 " 已讓權力欲望淹沒當年爭取政黨輪替的初心。她(蔡英文)用人唯親,破壞行政體制;她無視行政中立,讓 " 政府機器 " 為政黨服務;她操控媒體,裂解第四權的制衡。從人才、體制到外部監督的崩壞,讓臺灣從民主進步,徹底走向民選獨裁。
該媒體人近年一再專訪陳時中,歌功頌德,幾乎快把人捧成神。時至今日,當陳時中參選市長,她(周玉蔻)為協助辯護阻擋疫苗采購的爭議,公然抹紅宗教,發動信仰毀滅戰;為協助打擊國民黨,他又捏造政敵不捐血是害怕驗血,也把不相干的路人扣上小三的帽子,對缺乏話語權的弱勢者,發動人格毀滅戰。
無論該媒體人所言是真或假,整段過程已真實演繹出民進黨當局如何任用聽話的親信,讓體制劣幣驅逐良幣;當執政爆出弊端,就讓本該監督執政者的第四權把黑洗成白。久而久之,這套模式幾乎成了執政勝利的方程式。
見微知著,綜觀近期政壇巨頭傳出涉入鏡電視申照案、" 農委會 " 羅織抄襲丑聞追殺張善政、" 經濟部 " 配合強索高虹安資策會資料,亦或警察大學隨選舉步調營造侯友宜偽造學歷假象,請問哪件事不是在破壞政府體制?哪件事不是假公濟私,以黨亂政?哪件事不是利用媒體當打手,靠著政媒一條龍洗人民的腦、保自己的權?
用政治話來講,這套模式,就是執政者與權貴集團結合,用利益交換鞏固領導中心,利用媒體影響輿論的能力,對人民進行簡單粗暴的治理手段。
文章支出戶,民選獨裁,儼然已成臺灣民主的實質內涵;社會雖有官逼民反的聲音,卻顯得蒼白無力。
蔡英文還記得當年 " 蔡主席 " 的初心嗎?如果記得,為何臺灣向下、向惡的力量,會遠大于向上、向善?這位領導人當初沒有智慧提起民主素養治臺;現在也沒有勇氣放下對權力的執念,終而讓本該可割可棄的治臺模式,成為尾大不掉、盤旋臺灣上空的地縛靈。(薛洋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