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胖飛同學
剛剛,理想正式發布了理想 ONE 的換代車型理想 L8。和以往的發布會畫風不同,理想開場大談技術,似乎在用行動回應外界對于理想「沒有內涵」的質疑。
何小鵬曾經說過,「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非快消品行業、2c 非保護領域,有哪個好產品是靠精準定位,在中期或長期可以獲得優勢或壁壘的?」
比如自研的五合一電驅、800V 高壓平臺、碳化硅芯片、空氣彈簧、中央域控制系統、智能駕駛等軟硬件……
在鋪墊了這么許多之后,今天的主角 L8 登場??伞笓Q湯不換藥」的是,我們沒能直觀地在 L8 上看到理想上述的技術呈現,更多的還是理想這家企業對于家庭奶爸用車的思考……
沙發、大彩電… 傻傻分不清的 L8 和 L9
如果你對理想關注不多,那么你是很難從外觀上去明顯區分之前發布的 L9 和現在的 L8 的。
作為理想 ONE 的換代車型,L8 采用了 L9 幾乎雷同的設計語言,最明顯的差異化體現無非就是車身尺寸方面了。
L9 的三圍是 5218/1998/1800mm,軸距 3105mm;L8 是 5080/1995/1800mm,軸距 3005mm。
如我們前方記者 @阿肥在 L8 的靜態體驗中所反饋的,L8 就像青春版的 L9,理想通過精準的「刀法」把兩臺車進行區分。
不光有 L9、L8,理想接下來還有 L7、L6。四款車尺寸各異,價格上層層遞進填滿了 30-50 萬這個價格區間。李想介紹說,L 代表增程平臺,數字代表級別。換句話說,數字越大代表定位越高,「戶型」越大,價格也更高。
理想的獨特之處在于,不同于運動、家用這些傳統的個性區分,理想的每一款車似乎都對「家庭用車」有著頗深的執念。
在個性層面上,至少目前的 L9 和 L8 是讓我摸不清頭腦的。
那么這四萬塊的差異究竟體現在哪兒?
理想并沒有在傳統配置上動刀,所謂 100 項的標配配置都公平地給到了 Pro 和 Max 兩個版本,主要差異只體現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個方面。
相比 Max 版的智能駕駛,Pro 版沒有 128 線的激光雷達,算力芯片也有雙 Orin 變成了單顆的國產征程 5、800W 像素攝像頭也由 6 顆減少到了 1 顆、200 萬像素的攝像頭則從 5 顆增加到了 9 顆。
對比 L8 和 L9 的配置表,我們發現所有的項目幾乎是雷同的,L9 僅僅比 L8 多出了香氛系統和車載冰箱,以及 L9 的所有前后排屏幕都是 OLED,而 L8 是 LCD。
簡單地說,L9 有的,L8 基本都有。
李想說:「L8 之前,世界上沒有這樣的車?!?/strong>我想這句話之前還必須再加個定語,「除了 L9」。
配置表雷同之下,唯一的未知數就在行駛品質上了,這六萬塊的差價在配置之余究竟有多少能體現在車輛的機械素質上,這個只能在我們試駕完 L8 之后給出答案了。
兩臺車都是 330kW 的總功率和 620Nm 的總扭矩;
1.7kWh 的電池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前雙叉臂和后五連桿的懸架形式也看上去一樣;
80mm 可調的空懸更是兩者的標配……
L8 之外的 one more thing
在發布會的尾聲,理想拋出 one more thing:L7。
雖然以 7 字命名,但 L7 很難說是像 L8 一樣的全新車型,它的出現甚至讓原本雷同的理想產品線變得更加「內卷」。
不過誠實的配置表卻在賬面上「揭穿」了一切……
至少從配置表上來看,L7 和 L8 只存在座位數的不同。除了后排寬大的中央扶手可以放下,讓整車變身大四座,我實在很難理解李想所謂的「不是簡單六座改五座」的說法。
無論是 L9 還是今天的 L8 和 L7,我很難在這三款車上看出鮮明的個性差異。拋開未知的駕乘體驗,甚至可以說它們是趨同的,是同一部車。
數碼界常被人詬病「科技以換殼」為本,這一次理想甚至連殼都懶得換,只是在尺寸上精準下刀,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多少是有些殘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