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1177v"><form id="1177v"><nobr id="1177v"></nobr></form>

    <noframes id="1177v">

      <noframes id="1177v">

      <noframes id="1177v">
      <em id="1177v"></em>
        關于ZAKER ZAKER智慧云 免費視頻剪輯 合作 加入
        漲姿勢 昨天

        理想 L8 正式發布,李想:這個世界上之前沒有這樣的車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胖飛同學

        剛剛,理想正式發布了理想 ONE 的換代車型理想 L8。和以往的發布會畫風不同,理想開場大談技術,似乎在用行動回應外界對于理想「沒有內涵」的質疑。

        何小鵬曾經說過,「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非快消品行業、2c 非保護領域,有哪個好產品是靠精準定位,在中期或長期可以獲得優勢或壁壘的?」

        面對類似的質疑,理想這一次用大量的篇幅講述了自主研發能力、供應鏈能力、智能制造能力三個方面,希望通過復盤多年創業下來的積累堵住輿論的嘴。

        比如自研的五合一電驅、800V 高壓平臺、碳化硅芯片、空氣彈簧、中央域控制系統、智能駕駛等軟硬件……

        從發布上不難看出,在「奶爸」的定位之上,理想希望讓外界對其建立起「技術車企」的新印象。介紹完三個方面的積累之后,李想說:「誰說造車新勢力不會造車?」

        在鋪墊了這么許多之后,今天的主角 L8 登場??伞笓Q湯不換藥」的是,我們沒能直觀地在 L8 上看到理想上述的技術呈現,更多的還是理想這家企業對于家庭奶爸用車的思考……

        沙發、大彩電… 傻傻分不清的 L8 和 L9

        如果你對理想關注不多,那么你是很難從外觀上去明顯區分之前發布的 L9 和現在的 L8 的。

        作為理想 ONE 的換代車型,L8 采用了 L9 幾乎雷同的設計語言,最明顯的差異化體現無非就是車身尺寸方面了。

        L9 的三圍是 5218/1998/1800mm,軸距 3105mm;L8 是 5080/1995/1800mm,軸距 3005mm。

        李想曾經對兩臺的定位給出一句精準的描述:L9 如 180 平米大三居、L8 如同 120 平三居室。用房子比喻汽車,這在汽車營銷史上并不多見。

        如我們前方記者 @阿肥在 L8 的靜態體驗中所反饋的,L8 就像青春版的 L9,理想通過精準的「刀法」把兩臺車進行區分。

        不光有 L9、L8,理想接下來還有 L7、L6。四款車尺寸各異,價格上層層遞進填滿了 30-50 萬這個價格區間。李想介紹說,L 代表增程平臺,數字代表級別。換句話說,數字越大代表定位越高,「戶型」越大,價格也更高。

        這個策略有點像蘋果,也和傳統車企的產品劃分頗為類似(比如寶馬的 X 系列)??偠灾?,就是通過巧妙的刀法去將同一品類的車型進行精準劃分。

        理想的獨特之處在于,不同于運動、家用這些傳統的個性區分,理想的每一款車似乎都對「家庭用車」有著頗深的執念。

        在個性層面上,至少目前的 L9 和 L8 是讓我摸不清頭腦的。

        和蘋果邏輯更為相似的是,L8 不再像理想 ONE 一樣單一版本打天下,理想將 L8 分為了 Pro 和 Max 兩個版本。新車共兩個價格,Pro 是 35.98 萬,Max 是 39.98 萬。

        那么這四萬塊的差異究竟體現在哪兒?

        理想并沒有在傳統配置上動刀,所謂 100 項的標配配置都公平地給到了 Pro 和 Max 兩個版本,主要差異只體現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兩個方面。

        相比 Max 版的座艙,Pro 版少了一塊 15.7 英寸的 LCD 后排娛樂屏、雙 8155 變成了一枚、揚聲器少了兩個、系統運存從 24GB 縮減為 12GB、存儲空間也從 256GB 砍到了 128GB。

        相比 Max 版的智能駕駛,Pro 版沒有 128 線的激光雷達,算力芯片也有雙 Orin 變成了單顆的國產征程 5、800W 像素攝像頭也由 6 顆減少到了 1 顆、200 萬像素的攝像頭則從 5 顆增加到了 9 顆。

        僅從這些硬件差異上來看,理想給出的四萬塊差價并不過分。更高的硬件水平自然也就意味著智能化的上限更高,至于到底值不值,還是得都從你的實際需求出發。

        對比 L8 和 L9 的配置表,我們發現所有的項目幾乎是雷同的,L9 僅僅比 L8 多出了香氛系統和車載冰箱,以及 L9 的所有前后排屏幕都是 OLED,而 L8 是 LCD。

        簡單地說,L9 有的,L8 基本都有。

        相比之下,L9 的售價是 45.98 萬,比 L8 Max 還要貴出 6 萬塊。如果拋開尺寸上的因素,L8 的性價比似乎要比 L9 高出許多。

        李想說:「L8 之前,世界上沒有這樣的車?!?/strong>我想這句話之前還必須再加個定語,「除了 L9」。

        配置表雷同之下,唯一的未知數就在行駛品質上了,這六萬塊的差價在配置之余究竟有多少能體現在車輛的機械素質上,這個只能在我們試駕完 L8 之后給出答案了。

        目前已知的是,在影響駕控層面的動力和底盤兩項上,L8 和 L9 也是趨同的:

        兩臺車都是 330kW 的總功率和 620Nm 的總扭矩;

        1.7kWh 的電池差異可以忽略不計;

        前雙叉臂和后五連桿的懸架形式也看上去一樣;

        80mm 可調的空懸更是兩者的標配……

        同樣的配方下味道如何,就看理想工程師的刀法了。(如果我是 L9 的用戶,我肯定是希望存在差異的)

        不過在這看似「左右互搏」的產品格局下,率先發布的 L9 在銷量上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李想在發布會上說,L9 在 9 月份的交付量已經突破了 1 萬臺。至于 L8 上市之后會不會對市場正熱的 L9 產生沖擊,我們還得繼續觀察。

        L8 之外的 one more thing

        在發布會的尾聲,理想拋出 one more thing:L7。

        雖然以 7 字命名,但 L7 很難說是像 L8 一樣的全新車型,它的出現甚至讓原本雷同的理想產品線變得更加「內卷」。

        L7 三圍 5050/1995/1750mm,軸距 3005mm,僅僅在車長和車高兩項比 L8 略有縮減。細微的尺寸差異下,L7 的定位是一臺五座車型,但李想的說法是「絕不是六座改五座那么簡單」。

        不過誠實的配置表卻在賬面上「揭穿」了一切……

        和 L8 一樣,L7 同樣分為 Pro 和 Max 兩個版本,價格分別是 33.98 萬和 37.98 萬。兩個版本的差異也是和 L8 幾乎保持一致,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

        至少從配置表上來看,L7 和 L8 只存在座位數的不同。除了后排寬大的中央扶手可以放下,讓整車變身大四座,我實在很難理解李想所謂的「不是簡單六座改五座」的說法。

        僅因為座椅數的不同而劃分一個新車型,理想的產品規劃究竟是如何考量的,總讓人有些一頭霧水。李想說,新車會在今年廣州車展正式亮相,到時候我們再去找不同吧… ..

        無論是 L9 還是今天的 L8 和 L7,我很難在這三款車上看出鮮明的個性差異。拋開未知的駕乘體驗,甚至可以說它們是趨同的,是同一部車。

        理想通過精準的刀法把不同尺寸的產品密集覆蓋到了各個價格區間,這種試圖收割各個層級市場的「車海戰術」頗有些傳統大廠的味道。

        數碼界常被人詬病「科技以換殼」為本,這一次理想甚至連殼都懶得換,只是在尺寸上精準下刀,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多少是有些殘忍的。

        就在理想發布會結束之后,有車友在群聊中這樣說:

        來源:電動星球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龚玥菲无码

          <noframes id="1177v"><form id="1177v"><nobr id="1177v"></nobr></form>

          <noframes id="1177v">

            <noframes id="1177v">

            <noframes id="1177v">
            <em id="1177v"></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