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Author 鄭依妮
外國人將麻將當作娛樂益智游戲,海外的客戶紛紛通過淘寶、天貓下單麻將機。
天貓淘寶海外數據顯示,在 2021 年 " 年貨節 ",通過淘寶賣到海外的麻將機銷量比 2020 年增長了一倍多。麻將機不僅登上 " 淘寶十大熱銷年貨報告 ",還入選了 " 海外消費者最愛的十大年貨 "。其中不乏來自斐濟、冰島和阿聯酋的消費者。
天貓淘寶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葉劍秋說:" 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地區買得最多,他們很喜歡自動麻將機、家用一級品麻將、英文麻將。" 有的客戶還發來定制需求,比如美國客戶要求電壓 110 伏;有的客戶還讓在麻將牌上標上英文。許多中國品牌的麻將機都賣斷貨,海外訂單排到年后。
每周一的下午,紐約上東區的女人們就會來到公園大道南 381 號薩拉貝斯餐廳。這一天對她們來說,是 " 麻將日 "。她們來這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打麻將。
曼哈頓麻將俱樂部的創始人琳達 · 費恩斯坦(Linda Feinstein)說:" 我的俱樂部會員大部分來自紐約曼哈頓上東區,還有一些來自比弗利山莊的會員,她們每年會有十天時間來這里,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將。這些名媛貴婦都有充足的時間,她們的丈夫認為她們來這里打麻將花的錢,比去第五大道逛街花的錢要少得多。麻將打得好,在上流社會自然混得開。"
據年過七旬的琳達介紹,她在 9 歲時的一次家庭旅行中學會了麻將,從此就愛上了。她教過 4000 多名學生,包括 NBC 高管梅爾 · 波斯特(Meryl Poster)、伍迪 · 艾倫電影公司制片人萊迪 · 埃爾森(Letty Aronson),還有著名珠寶設計師朱迪斯 · 利卡(Judith Ripka)。
后來,琳達在 2005 年成立了這家位于曼哈頓的麻將俱樂部。俱樂部從最初只有 2 桌的規模,到現在發展成超過 30 桌。會員須交納 45 美元,才可以參加麻將活動。除了提供麻將,琳達還給會員提供午餐和飲品,并且隨時協助和回答問題。
琳達說:" 在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還有一個麻將角。因為公園是開放的,總有不同的人會來到這里,他們會好奇我們是怎么玩的,我們也會好奇他們是怎么玩的,大家會一起溝通麻將技巧,然后認識新的朋友。不同背景的女性都喜歡學習麻將,看到那么多人喜歡麻將我也很開心。而且這些人并不只是在周一才玩麻將,很多人每天都會玩一下。"
這個公園的麻將角里,經常能夠看到老外們每四個圍成一桌,津津有味地打麻將。
" 麻將可以教會我重要的生活技巧,例如溝通、策略、合作。它真正實現了游戲的傳統情感。我真的不知道有任何其他游戲有像麻將這樣長的歷史。" 琳達說," 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游戲。"
在網上,有各種教外國人打麻將的文章,YouTube 隨便一搜也有很多麻將教程,觀看量都是幾十萬到上百萬次。還有各種各樣的麻將培訓班,老外是把麻將當成課程來學習的。
" 曼哈頓麻將學習班,8 周速成,擁有 30 年豐富經驗的導師手把手教你打麻將。" ——這是林國偉麻將教室的廣告語。
林國偉是美籍華人。他從小就看大人打麻將,12 歲就學會了。后來,他在退休后建立了一個麻將培訓班,叫 " 八條 "。他說:" 八是我的幸運數字,在中國也是代表好運的數字,所以我喜歡這個名字。" 同時,林國偉還擔任麻將老師,教老外打麻將。
在林國偉的麻將培訓班教室里,麻將的 " 東西南北 " 是用英文表示的。每個學生的面前還擺了一個麻將規則說明書,上面編寫了美國國際麻將協會的贏牌規則,以便忘了的時候可以隨時查看。
在林國偉看來,麻將歷經千年時光,上到八旬老人,下到十歲孩童都能玩,不僅是娛樂益智游戲,更承載了獨特的中國文化,是一種寶貴的國粹。每當他看到老外在打麻將時說 "pong""hu le" 的時候,他都會有種民族自豪感在內心油然而生。
林國偉說:" 我在教麻將的時候,也會把相關的一些中國文化融入進去,(讓)他們在學習麻將的同時,也更加了解中國的一些文化。而且曾經有一個研究表明,適度打麻將是一種可以訓練認知、延緩認知老化甚至預防老年癡呆的好活動,不但可以保持頭腦的靈活,還能夠保持手指的靈活。"
安東尼奧說:" 麻將在歐洲很風靡。" 在他看來,麻將是一個社交游戲,輸贏都可能帶來很大的情緒波動,能使人沉浸其中。對于中國人來說,認麻將的牌可能很容易,但是對于西班牙人來說,可能學了兩年依然對各種花色分不清楚。
參加世界麻將錦標賽的美國選手奧托 · 麥斯李維科表示,他很小就會打麻將了。中文不好也不妨礙他學習麻將的熱情,他很快知道了用中文說 " 碰、吃、杠、胡 "。
《麻將:游戲的藝術》(Mah Jongg: The Art of the Game)作者桂格 · 斯溫(Gregg Swain)說:" 美國的麻將規則和中國的很不一樣。"
根據桂格的研究,1920 年約瑟夫把麻將從中國帶往國外的時候,認為中國麻將的規則對于美國人和歐洲人來說太難了,所以他自行簡化了游戲規則。后來,美國的一些麻將公司把麻將的規則又進行了簡化。所以當時美國和中國一樣,不同地方的麻將有許多種游戲規則,沒有一種統一的玩法。于是在 1937 年,五個女人在紐約創立了國際麻將規則。她們參考了一些中國麻將的規則,但又作了改良,因此,如今麻將在國外的玩法和規則,和中國的麻將很不一樣。
歐洲麻將協會是世界麻將組織(WMO)的成員之一,致力于在歐洲推廣麻將運動。在歐洲,每個國家都有好幾個麻將俱樂部,所以加起來歐洲有上百個麻將俱樂部。世界麻將組織目前在歐洲一共有 19 個會員國,會定期舉辦歐盟麻將比賽、馬德里麻將公開賽等麻將賽事。
自從麻將在國際社會流行開來,老外們的技術也越來越好了。在去年的歐洲麻將錦標賽中,前 20 名全部是歐洲人。中國隊僅獲得第 37 名,鎩羽而歸。
老外們對于打麻將格外認真,每個國家組織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還有精心設計的徽標。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執行主席杰弗里說:" 麻將發展的規模越大,就意味著它越可能被奧林匹克機構接受。賽事組織會變得越來越專業,就像任何其他運動一樣。競技麻將和休閑麻將不一樣,如果想成為專業運動員,也要保持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沒有捷徑。"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麻將這個活動非常容易激發人的心流體驗,令人高度專注,忘記時間、忘記空間,沉浸其中。所以,打麻將是適應能力較強的表現,反映了人們主動尋求連接與快樂的能力。
麻將愛好者愛麗絲認為,麻將能夠治愈她的精神創傷。愛麗絲說:" 當年我的先生去世,幸虧我朋友跟我打了七天七夜的麻將,我贏了 100 多個莊,然后走出了悲傷。"
打麻將還要求和隊友的合作策略。桂格 · 斯溫寫了兩本關于麻將的書。她說:" 我認為麻將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游戲,因為我們都在尋找擺脫煩惱的方法。當你坐在麻將桌前,你想的只有如何從這些牌里勝出。它能讓你的大腦保持活躍的思考。這是一個嚴肅的游戲,同時又是一個讓人感慨、愉悅的游戲。"
有一次,在奧斯卡影后朱莉婭 · 羅伯茨參加脫口秀節目的時候,主持人問她做了什么來放松自己。
朱莉婭 · 羅伯茨說:" 讓我保持放松的方式之一,是我每個星期都會和好姐妹打一次麻將,這已經成為我們固定的每周活動。"
朱莉婭 · 羅伯茨也有自己的一套麻將哲學,她表示:" 對于我來說,麻將能讓人學會從無序中建立秩序和規律。生活就像打麻將,每天我們都試圖通過隨機的智慧和善意的行為,在生活的混亂中整理出一點秩序。"
93979625@qq.com
排版
王詩馨
運營
李靖越
監制
羅嶼